别说他们了,连郭安澜这个新手官员都知道最不受宠的皇子就是二殿下朱慎了,既然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也不能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上战场吧。
毕竟,前线的鞑子们可不会因为你的皇子身份而对你有所宽容,反而还会勾起他们的嗜血本能,斩了一个皇子把他的项上人头挂在都城上挂上三天岂不是很有震慑力。
这陛下也太偏心了吧,让太子殿下舒舒服服地待在京都辅助朝政,而不受宠的二殿下扔到前线让他面对狼子野心的鞑子们,可真是够扭曲的。
话说这两人真是亲生父子吗?郭安澜的父亲也不会对庶子这么过分啊,而陛下如此差别对待,真是连她这个局外人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宣——二殿下进殿——”老太监又尖又长的嗓音响起。
二殿下朱慎的身影出现在太和殿外,他身着一袭镶着玉带的紫袍,摆摆衣袂,大步走了进去,然后缓缓跪了下来:“儿臣朱慎见过父皇陛下,不知父皇这个时候来找儿臣是为了何事?”
陛下问他:“你可愿为我大正排忧解难?”
二殿下丝毫没有犹豫地答道:“这是儿臣的福分,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是儿臣身为大正皇子应该做的事。”
显然,这番话话博得了圣上的欢心,陛下大笑道:“说的好,既然你愿意,那朕就下旨了,来人,朕要封二殿下为漠北远征军大将军一职,同时兼任兵马大元帅,统领北征军。”
“陛下……”
群臣愣住了,没想到陛下如此雷厉风行,直接下令封赏二殿下。这二殿下素来就是个草包皇子,比不得太子殿下治理能力出色也就罢了,还喜欢留连风月场合,一点都不像会上战场打战的类型,圣上把二殿下送往前线,难道是想要借此除掉这个儿子?省得他来妨碍太子殿下。
“好了,不必多说了,难道你们不相信二殿下的才能吗?”
陛下道。
二殿下朱慎面色冷峻地说道:“儿臣多谢父皇,只是这个重任放在儿臣身上,恐怕不能服众,毕竟儿臣没有亲自领兵作战的经验,更没有系统地习过兵法谋略,让群臣发出质疑也是在所难免。更何况,北征主帅一职太重要了,依儿臣来看,父皇还是把这个职务交给其他人。”
陛下冷哼一声,道:“你这个时候谦虚做什么,你难道以为朕就愿意让你统领北征军?如果不是李海那个老匹夫败战连连,朝中又没有能人异士,只能依靠你了。既然你已经愿意前往漠北参战,又何惧主帅这一职?”
朱慎当然不能反驳陛下的话,他道:“是儿臣畏惧了,令陛下失望了,不过,儿臣听过父皇这番话后,又增强了信心,您说的对,这责任儿臣一定会肩负到底,决不推诿。”
就这样,从李主帅下台后的十天后,赶鸭子上架的朱慎成为了北征军的主帅,接到圣旨后三天内就要收拾好一起前往前线指挥作战。
……
胶州失守,又惨遭漠北鞑子们屠城,那一天下令屠城的主将姜望肃的“阎罗将军”外号传遍整个大正。
无数破城逃难的百姓一路南下,逃亡各地。
此刻,漠北人的军帐中,主将姜望肃正站在牛皮地图上前,拿起手指沾了一点墨水对某处划了个圈。
“这个城池乃沟通青州和胶州的重要枢纽,如今我们已经夺下来了胶州,而这里也必须拿下来,然后断了青州的后援和救济,那青州过不了多久也会成为我们漠北的囊中之物。”
姜望肃嘴角总是噙着一抹淡笑,他不过二十七八岁,自幼出生漠北武将家族,三岁就能拉弓射箭,五岁就敢一个人骑马,十二岁起就跟着父亲兄长领兵作战,到现在已然成为漠北将领中一员极难对付的大将。
胶州一战,更是将他阎罗将军的名声传遍了天下,真是令人闻风丧胆、心狠手辣的将军。
不过,他的副将尉迟晓却不甚赞成,他等姜望肃说完后,然后站了起来,直言道:“姜将军,属下还是觉得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您之前也是,章元帅已经下令了,不许随便屠城,为何您要无视他的命令强行屠城?”
姜望肃看着质疑他的副将尉迟晓,高傲顽烈如他怎么可能受得了自己的副将这样质疑他的行为,顿时,便冷冷地盯着尉迟晓看了一眼,但又顾忌在场的其他将士,只能面露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看着他:“尉迟将军,你可是我姜望肃的副将,怎么总是唯章元帅的命令是从,再说了,他一个凭空空降的人竟然成了我漠北最高将领,真不知道大王是怎么想的,如此重要的职务竟然随便交给一个外人来处理,岂不是狠掴我们辛苦奋战在前线将领的脸面?”
尉迟晓急道:“属下当然是您的副将,可……属下觉得章元帅的命令没错,那些百姓都是无辜的,尤其是那些手无寸铁的老少妇孺,您也不肯放过他们,依然下令屠城,会不会太过残忍血腥了?”
姜望肃冷笑看着他:“本将军还真是没想到尉迟将军还会有一颗菩萨心肠,真是可笑,难道你忘记我漠北多少将士百姓死在他们汉人手里了吗?我们漠北跟大正的血仇早就不共戴天,无法缓解了,既然要作战,不管对方是谁都不能慈悲,对他们慈悲就是对自己心狠,你可知道?”
“我……”尉迟晓哪里说的过姜望肃。
“好了,本将军不想跟你浪费口舌了,行军作战最重要的就是要抢占先机,战场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你作为本将军的副将,就应该听从我的安排,出了什么事自然会由我来承担,不需要你们负责。”
姜望肃态度极为强势,根本不许任何人违抗他的命令,对于主帅章新城的命令比谁都要不放在眼里,他做事有自己的想法,那章新城得不到姜望肃的认可,当然他也不会听从他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