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维生素,我们必须从酶说起。酶是起着加速人体中某些化学变化的作用的分子。酶有数千种,每种化学变化由单独一种酶来控制。
只要很少量的酶就可以控制一种化学变化。但是,这样少量的酶是必不可少的,人体内的化学机能错综复杂地互相联系着,由于缺少某一种酶而减慢某一种化学变化的速度,就会造成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大体上来说,人体能够容易地从几乎每种食物中都存在的物质制造出酶分子。如果我们实际上不是在饿着(这是首要条件),就不存在连续缺乏酶分子的危险。
某些酶包含着一定的特殊原子结合体,作为其结构的组成部分。这些原子结合体通常仅仅在酶中存在,因此仅仅需要很少的数量,因为人体对酶本身的需要也只是很少量的。
但人体还是必须有一些这样的原子结合体。如果这些原子结合体中的某一种非常缺乏,那么,使用该原子结合体的各种酶就不会再进行工作了。某些化学变化就开始缓慢而费力地进行。这样就会发生疾病,最后就会死亡。
危险就在于,尽管人体能够制造大部分酶分子,但是不能制造这些特定的原子结合体,而必须完全从食物中吸收。
如果人的食物中不含少量的这些特殊的原子结合体,人就会生病和死亡。
在二十世纪初期首先发现这个事实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原子结合体的性质。当时人们认为,至少某些原子结合体属于一类称为“胺”的物质,因而把它们称为维生素,即“维持生命的胺”的意思。
植物是维生素的基本来源。植物从非常简单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硝酸盐等制造植物的一切组织物质。如果植物不能通过吸收制造出每一种维生素,它们就不可能生存下去。
然而,动物能吃植物,并能利用植物组织中已经存在的各种维生素。动物不需要自己来制造维生素。动物把它们吸收的维生素贮存在酶工作时最需要的地方:肌肉、肝、肾、奶等处。肉食动物则从食植物的猎获物取得维生素,这些维生素是猎获物费劲地由植物吸取的。
不需要自己制造维生素有一定的好处。制造维生素时,要求每个细胞里有发挥化学机能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去掉这个空间,那么可以说,就有较多的空间可供动物去发挥植物所不能胜任的许多机能,这些机能包括神经活动、肌肉收缩、肾脏过滤等等。
然而,偶然缺乏维生素,就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果人们选择的饮食较差(或者由于人们愿意这样做,或者只能得到这样的饮食),那么,他们就会患脚气病、坏血病、糙皮病或软骨病这样一些疾病,每种疾病的病因,都是由于一些酶因为缺乏某一种失去的维生素而不能工作,从而使人体的一种化学过程失调,慢慢地停止工作。